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AOPR > 新文推荐

王凯军教授团队:眼压波动在青光眼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

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



文推荐


眼压波动在青光眼进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

The impact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fluctuations on the progression of glaucoma and associated factors

(点击英文标题可直接浏览、下载论文)

Tong Liu1, YiLu Cai1, MengYuan Hu, Zongrong Wang, Xin Liu, Min Chen*, Kaijun Wang*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近日,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王凯军教授团队在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 期刊发表了题为 The impact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fluctuations on the progression of glaucoma and associated factors” 的综述论文。刘彤蔡以路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凯军主任和陈敏主任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01

论文导读

Highlight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除了高眼压(IOP)外,IOP波动也在青光眼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检索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IOP波动在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影响IOP波动的相关因素,并评估了不同降IOP治疗措施对IOP波动的控制效果,旨在为临床青光眼患者病情进展的控制及IOP波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就IOP波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IOP会随着体位改变等因素不断变化,除体位性IOP波动、24小时IOP波动以及通过诊间随访获取的长期IOP波动外,饮水试验、暗室俯卧试验等激发试验也被用于评估IOP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将诊间IOP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部分青光眼患者的IOP波动仍显著大于健康人群,这表明IOP波动可能在青光眼进展中发挥着独立于平均IOP水平以外的关键作用。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尽管存在部分矛盾的研究结果,但多数证据支持IOP波动会促进疾病进展,这一作用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也得到了证实。然而,目前的证据表明IOP波动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无显著相关性,也不会促进高眼压症患者向青光眼的转变。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到IOP波动的大小。在眼部因素方面,眼轴越长或房角越窄的患者体位性IOP波动越大。在全身因素方面,肥胖人群的体位性IOP波动更为显著;昼夜IOP波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剧烈的血压波动会加重24小时IOP波动,褪黑素则对其有抑制作用。


最后,本文探讨了常用的降眼压治疗在控制眼压波动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一些局部降IOP药物能有效减小IOP波动,其中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药治疗,调整给药时间也能进一步优化控制效果。就手术治疗而言,单纯的白内障手术对IOP波动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小梁切除术、粘小管成形术和引流装置植入术等手术方式均可减小IOP波动,但需注意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可能出现体位性IOP波动暂时性增加的情况。


总体而言,有效的青光眼治疗既需要关注平均IOP降幅又需要重视IOP波动的管理。目前对IOP波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未来研究重点应进一步揭示眼压波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探索合理的IOP波动控制策略,为青光眼患者的个性化及精准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依据。

02

引用本文

1. Liu T, Cai Y, Hu M, Wang Z, Liu X, Chen M, Wang K. The impact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fluctuations on the progression of glaucoma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dv Ophthalmol Pract Res. 2025;5(2):142-148

https://doi.org/10.1016/j.aopr.2025.03.002. 

03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王凯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委员

现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青光眼和白内障的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眼科医院进行访问和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专业方向:擅长青光眼和白内障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陈敏,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浙江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委员,对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激光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0余篇。

研究方向:青光眼防治。


文编 | 刘彤

编排 | 丁思敏  

审核 | 王凯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浙ICP备2022000530号